中國在歐盟利益高點是在2003年,當時美國入侵伊拉克,但中國拉攏歐盟仍不得力,因天安門事件後,歐盟對中國很反感,實施武器禁運中國,加上近10年中國一直在南海武裝並半脅迫要求承認中國在WTO的「市場經濟地位」。中國常把脅迫霸凌當談判,很像不良少年勒索老伯,還大言不慚WTO規則。
過去兩年裡,歐美工業先進國家對中國的產業間諜活動、中國對維護智慧財產權漫不經心的態度,以及在尖端科技領域超越西方的雄心,變得更加不滿。儘管中國最近釋出不少善意,願意對外國投資更加開放,包括批准德國巴斯夫公司(BASF)100億美元的石化專案,而且無需建立外國投資通常所需要的合資企業結構。李克強還答應開放BMW也答應加倍盜取商業機密的罰鍰。
事實上,抱怨歸抱怨,川普貿易戰還是發揮作用了,歐洲終於得以進入日本農產品市場,日本和歐盟之間的貿易協定一下子做不到零關稅,但歐盟將逐步降低對日本汽車的關稅,日本也願意削減對歐洲葡萄酒和乳酪的關稅,作為交換。
中歐與巴爾幹半島國家(前共黨國家)16+1中有11國屬歐盟,中國透過一帶一路,推進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——創造出可能破壞歐盟團結的義務和「債務死亡陷阱」、愚弄發展中國家,李克強在今年歐盟與中國的峰會之前也拉攏他們,想離間歐盟。李克強不相信中國與歐盟的距離在核心價值(知識產權、國家補貼,歐洲人比美國人更在乎中國侵犯人權、自由、有法制沒法治),他不瞭解歐洲人在很大程度上也認同川普對中國掠奪行為的憤慨,他以為歐盟反對美國貿易戰就會站中國那一邊。歐洲人對習近平說的「攜手維護多邊主義、基於規則的自由貿易體系」,壓根兒不採信,也不覺得李克強夠誠意、可信任。歐洲人更在乎中國對大數據資料使用權的侵佔、隱私權的侵犯及在工作場所設立黨支部監控。
2017年歐盟投資中國60億歐元 (70億美元),中國投資歐盟300億歐元,一冷一熱差很多。今年歐盟與中國的峰會公報提到中國需要增加透明度和開放市場(對環境保護、公平競爭的環境多些考量),算很體面了。去年峰會連一份共同聲明都沒發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