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是我的鄰居,投入小學教職29年,台南師專畢業,擔任多年的音樂科任老師,最後還是免不了要擔任導師。她說她可能是學音樂的,所以思想比較不被制式化的主流教育約束,會嘗試自己的新作風。
小學生活,您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什麼?
「小學時代的印象,幾乎全想不起來,有關小學的老師,有關小學的課程,有關小學同學,都很模糊,我是屬於走過不久就會全部忘光的那一種人,我先生就不是,巨細靡遺,歷歷如繪,如數家珍,我就沒這個本事呢!」
在閒聊的過程,突然喚醒她一小部分的記憶,她說「我記起一些片段了,從小功課就很好,那個時代功課好的學生是很吃香。老師認為功課好就是好學生,常被老師誇讚,越誇讚就越有信心,這對我來說是良性的循環。如果那時功課不好,那就很慘,會被老師瞧不起,自信低落,惡性循環。小學是建立自信心的開始,這是我比別人幸運的地方。」
「還有父母重視教育的原因,是家族有人當小學老師。姑姑的觀念影響了父母,我不會的功課都可以請教她,佔了天時、地利、人和之便。她是是個很精明的人,很善理財,從小就被她影響。」
擔任29年的教職,是否可以請您分享您的體驗與觀察?
回想小學老師最沉重的任務是,每天在7 點站在校門口擔任導護老師。每學期,至少要輪兩次到三次。每次一輪就一星期,這是所有國小老師最痛苦的任務,如果出了意外,還得負起責任。如果,小學老師不用擔任導護老師,相信很多國小老師一定會鬆一大口氣的,減輕很大的負擔。
我當導師時,有留意到弱勢族群在教育資源上,真的就是相對的少。他們通常來自不健全的家庭,許多是單親家庭,父母要養育孩子都很辛苦,沒有多餘的心力照顧孩子教育這一塊,有的連繳註冊費都有問題,當我知道經濟有困難的,通常都會自動幫他們繳。
我覺得教改有注意到城鄉差距,讓偏鄉孩子透過《繁星計畫》,讓偏鄉弱勢族群的孩子有機會進一流大學,這是好事,縮短了差距,當然這樣的幅度還不夠,需要繼續努力。
準軍事化養成的師專教育
小學最嚴重的教育問題,出在制式化的圈圈主義,老師為了好管理,不希望學生調皮,只要有一點點調皮的孩子,就很容易被貼上標籤,認為不是圈圈裡的乖孩子,就會批判,用嚴厲不公方式對待,自己的孩子也是因為很皮,被老師列為黑名單。其實,這樣的孩子一點問題都沒有,只是教育方式太呆板,讓他們坐不住,老師不能因材施教,只會把他們列為麻煩人物。因為圈圈主義,讓很多家長思考我們的教育到底給了孩子什麼?學校只會用分數來評定孩子的優劣,所以很多負擔得起的家長寧可讓孩子在家自學,不要把孩子送到主流制式化的學校受教育。
這種圈圈主義可以回溯到:所有師專教育都是半軍事化養成的。內務整理、生活都變成數字、用分數來管理,無形中樹立了分數的至上主義。摺棉被也要摺的方方正正,像軍中要求一樣標準,還有我們的洗臉盆、牙刷、漱口杯….要怎麼擺,擺哪裡,通通有規定。過去這樣的養成教育很有問題,讓我們變得呆板、僵化、制式化,她先生常笑師專畢業的老師,都是一個模子。不難想像北韓師專畢業的老師!
我認為現在小學課程,最大的問題出在使用出版商提供的教材,各家為了搶食教育經費大餅,都會製作教學DVD提供給老師,老師播放DVD,使用太頻繁的這種多媒體的教材,讓學生疲憊,視力不好,這些教材只把課本整理出來的知識,也是一種填補呆板的知識,值得檢討改進。
如果您重新來過,重回一年級讀書,期待最好的方式是什麼?
最嚮往的上課方式
如果我重新回到小學一年級,我最嚮往的上課方式是,不要考試。我女兒曾經在我任教的國小就讀,學校曾實驗讓一、二年級的學生不用考試。那兩年她過得很快樂哦!根本不會有不想上學的問題。我曾經思考,為什麼老師都要給學生打分數,分數到底有什麼意義?造就了一些會讀書的孩子,讓他們有了自以為很優秀、很有能力的假象;但是不擅長考試、考不好的學生呢?犧牲他們來作陪襯,這會不會代價太高?
小孩子根本坐不住太久,現在的課程設計,一星期才兩堂體育課,根本不夠讓孩子發洩體力。其實,孩子不需要填塞這麼多抽象的知識,國外教育重是活潑生動的引導式教學,與激發創造力的思考方式。我希望每天都有兩堂課可離開教室的活動課程,讓他們動動身體,跟自己身體多一點認識,讓他們走進大自然裡,認識大自然的一草一物,自然是最好的教本。多一點時間聽音樂,多一些美術課程,多一些舞蹈律動課程,透過音樂連結身體,舞動身體。帶著遊戲的心情,才不會那麼枯燥。
如果您是一所小學的校長,您會怎麼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?
我認為台灣太缺乏人文與文化的素養,從我們建築物就可以看到實在很醜,很不重視美育這一塊。我希望能夠提升這方面的素養,在學校裡辦美展,辦書法展,舉辦音樂會,從校園開始薰陶,從小就讓孩子接觸,美育才會融入生活。
課程會有多一些戶外活動,像森林小學一樣,這樣感覺比較自然健康。高年級的孩子,鼓勵他們畢業之前,爬一座高山,或騎腳踏車環島之類,自然會重視體能訓練,激發他們要如何完成一件不曾挑戰的事情,自然就會留意相關訊息,統合一些能力,這是生命很需要的養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