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虧欠感」不會更幸福 by一心

· 本站原創

讀「楊姬銀的媽媽經」才恍然大悟,這明明是一個很需要探討的主題,當初我聽這首歌的時候,卻覺得沒什麼,也沒有被影片中許多觀眾感動掉淚的畫面誘導掉淚,我的心是冷冷的,總覺得大家都很濫情,迷迷糊糊不知道在感動什麼。 

前半段歌詞都是媽媽在承認自己的錯誤:只是一味要求自己想要的、卻不顧女兒的感受。這個部分,很多人聽了,的確會感動落淚。因為,媽媽也願意面對自己的脆弱,不簡單。 

然而到後面,當媽媽開始唱:「我沒有成為一個好的母親,妳會原諒我嗎?妳可以答應我成為一個比我更好的母親嗎?」就原形畢露,轉彎了。 

前半段的示弱,只是一種苦肉計,只是為了讓女兒感受到媽媽鉅大的付出與犧牲,所做所想所說都是為了女兒的幸福,但媽媽其實根本沒有變,媽媽的付出與犧牲為的是想要女兒照媽媽的意思活著。道歉變成一種操弄,好讓女兒有虧欠感。 

而女兒的回應,就更奇怪了:「我的夢想就是,成為像妳一樣的好媽媽。」「我的夢想就是,讓媽媽幸福。」 

寫這個歌詞的人,是在作夢嗎?天底下有幾個女兒會想要跟媽媽一樣?大部分的女兒都會覺得媽媽不夠好,而媽媽的問題「不幸福、為別人活、個性的缺點…」,女兒通常都看得一清二楚,不可能會希望自己以後跟媽媽一樣。 

女兒最大的願望應該是,媽媽請好好為自己活,別把上一代給妳的枷鎖套在女兒身上,請不要用自己的犧牲來綁架子女(例如:「若不是因為你,我早就離開你爸了」!「若不是因為你,我早就拿到Ph.D了!」),也不要把自己的擔心當作藉口來控制女兒,要女兒去完成妳沒有完成的遺憾。 

「當妳的母親不快樂、不幸福,妳敢快樂、敢幸福嗎?」 

想到媽媽過世前的那幾年,因為憂鬱和躁鬱,活得特別痛苦,情緒大起大落,狀況時好時壞,大家都盡力了,卻又沒有人幫得了她。而身為唯一的女兒,表面上我還是照樣地過活,但潛意識裡,我根本不敢「享受人生」,當媽媽的生命愁雲慘霧,我的生命裡怎麼能夠有陽光?當媽媽的身體因為長期服用藥物而失調,我的身體怎麼能夠放鬆紓展盡情高歌手舞足蹈?我唯一可以有的念頭,就是賺錢、工作、出人頭地,我唯一可以有的開心,就是媽媽病情好轉。 

我這是被儒家孝道文化暗示影響嗎?我們社會上親子之間用「虧欠感」來互相綁架,互相暗示、牽拖,永遠都在那邊我欠你、你欠我,沒有人敢拿回主體性,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你快樂我才會快樂,你痛苦所以我很痛苦,苦樂都取決於對方:「等妳結婚生子,我就解脫了!」「就是因為你晚回家,我才睡不著!」「可以不可以找一份像樣的工作?可不可以不要跟那個人交往?免得我一天到晚都為妳操心!」 

我猜想,我之前之所以對這個影片不屑一顧,甚至有抗拒、不想看,或許,就是因為我對這種用「虧欠感」來綁架彼此的親子關係,非常感冒!又看到居然還有那麼多人在歌頌,在流淚,讓我覺得很痛!我不想要觸碰這個痛!我們為什麼不能對彼此說:「我為妳的快樂而快樂,因為妳有走出自己的嚮往來,做妳自己!」 

我當然知道,媽媽希望女兒幸福,女兒也希望媽媽幸福,沒有人故意要綁架誰,只是,這種互相牽拖、黏著、妨礙的親子關係,很像是病毒,在這個社會中傳染來傳染去,一定要有人停下來,看見這種病,然後願意努力去改善自己的體質! 

當誠實面對自己,我們其實都知道:「虧欠感」不會幫助任何人更幸福,「虧欠感」只會耽誤彼此的人生。我們都曾經是「虧欠感」的受害者和加害者,我們親身體驗過。我們一定要告訴下一代,每個人的快樂和痛苦都不是「來自於」別人,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苦樂負完全的責任。 

當你快樂,我會為你感到快樂;你快樂,是因為你有從依賴牽拖中走出來,活出主體性,做你自己。 

當你痛苦,我可以理解,但我愛莫能助,就像英語使用者說I’msorry,很多時候是表達「我懂你的感覺」,而不是表達「虧欠」。你不快樂的根源是,你不獨立不自由,你的感情太依賴;我不可能幫你走出來,幫你做自己。每個人必須自己面對,做自己的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