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F颳走台灣中小企業上千億2016-10-12 點閱:11402 分享:3 「國慶」後,出現TRF(人民幣可贖回遠期合約)200億元級受災戶的報導,並不意外。 回想八月中,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終於做出首宗TRF調處案,一是銀行人員銷售產品時,讓投資人誤信TRF是低風險、高報酬的投資;二是交易已發生,才跟客戶補簽風險告知書。兩大明顯疏失,相關銀行多無積極處理的意願。我身為受害者,有些看法。 許多人都有被推銷信用卡的經驗,申辦時不需費用,拿到卡後,即使刷了一筆交易,也可以剪卡不用。銀行在遊說申請「金融商品額度」時,也是這麼說。於是基於人情,我簽了銀行提供的一疊文件。也在銀行未充分告知風險的情況下,讓連股票都不曾碰過的我,成了積極型「專業客戶」。
到2014年2月,人民幣開始反向走貶,終於引爆TRF風暴。2014年5月19日,當時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指出,人民幣TRF的總部位高達1600億。經專案檢查,9家銀行銷售TRF商品統統有「缺失」。時任立委許添財直言,這是「集體性、制度性、體制性、政策性的詐欺」。但金管會僅對8家銀行予以200到400萬罰鍰,和一家銀行暫時停止交易之處分,至於TRF造成台灣企業上千億的損失,金管會說:「案關爭議係屬私權糾紛,仍應依契約約定處理」,意即讓客戶依契約去跟銀行訴訟吧! 中小企業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,曾創造台灣經濟奇蹟,然而這場TRF風暴,致使三千多家中小企業面臨困境。面對評議中心的調處結果,金管會還能默不作聲嗎? 原文刊登於:我的TRF慘痛經驗 (劉家龍) 延伸閱讀: 《受害者告白》銀行主動來找我:「玩TRF是穩賺的!」結果讓我賠上了一生打拚的事業(馬自明)
|
2013年10月2日,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財委會做「中央銀行業務報告」,首度證實人民幣已納入央行外匯存底資產配置,未來還會加碼人民幣,「人民幣是不錯的投資標的」。彭淮南說,2012年兩岸貿易1600億美元、金流約5000億美元,除業務需要,中國外匯存底3.5兆美元、排名世界第一,且債信良好,已有11個國家央行、兩家國際金融組織持有人民幣。彭總3年前報明牌 ──人民幣!
無上一篇 移至文章頂端 下一篇:以台灣名義參加2020東京奧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