嵇紹的血還在流2013-11-30 點閱:12527 分享:10
看到馬邦伯說出核能的國際笑話,就讓我想到以前背頌過《正氣歌》一文,其中「為嵇侍中血」即在歌頌嵇紹的事蹟。 嵇紹,西晉名士嵇康之子,官拜侍中。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歷史有名的笨蛋皇帝、晉惠帝司馬衷的年代,當時八王興兵作亂,成都王司馬穎攻破京城,奉詔救駕的侍中嵇紹,在亂兵和如雨的飛箭之下捨身捍衛惠帝,為晉惠帝挨了刀箭,因而身亡。 文天祥正氣歌中所讚揚的事蹟,在我看來卻有不同的滋味。 如果嵇紹沒有為晉惠帝擋下那致命的一箭,那個時代的紛亂,也許早就平息了,笨蛋皇帝也可名正言順的退位,百姓也可少死幾萬人。 在唐人編撰的《晉書》中,嵇紹列《忠義傳》第一位,古人不會分辨忠君和忠於國家的不同,即是我認為的愚忠愚孝,但中華文化卻都將忠孝與政治綁在一起,說什麼忠臣出自孝悌之門,真是扯的太離譜了,忠孝精神,竟然都是為了服事皇帝之家,這就是中華文化中最黑暗的一面。
今天的馬邦伯也說「吃不飽?那你需要再多吃一個便當,還是就忍著餓了?」比起當年晉惠帝的「何不食肉糜?」,各有千秋啊! 但晉惠帝不致於說「在真正危機已經接近失控的情況下,我們可以把核電廠整個摧毀,避免輻射外洩」吧!
人們老將惠帝與馬邦伯相比,惠帝地下有知一定覺得委屈吧!但是我看新聞,那些政務官們,每次都爭先為馬的言行脫序解套,從便當說一直到現在的核能說,唉!沒想到過去嵇紹的血,到今天還在流!
|
上一篇:自由選擇家人 移至文章頂端 下一篇:人類社會對「差異」的處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