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永康的今昔2013-02-24 點閱:15092 分享:0
今天是元宵節,社區發展協會有辦祈福晚會,到永康公園走走看看。 祈福晚會是怎麼進行的呢? 協會邀請大雄精舍的明光法師帶著信眾,以蛇形花燈為前導,後有木柵國中的醒獅隊跟著,一路放鞭炮敲鑼打鼓,還遍灑甘露水,繞著永康社區的街道巷弄行進,最後回到永康公園,請大家喝薑汁湯圓,然後觀賞晚會節目(大部分是小學生的表演)。 不喜歡晚會的安排方式,還是留在公園觀察著人們。 在晚會快要結束時,看到一位先生已經在公園的末端進行掃地的動作,覺得他細心又熱心,當他靠近我時,我對他比個大拇指,表示讚許,他也對我笑了一下,因為他的回應,讓我試著主動開口。 「你知道永康社區發展協會嗎?」 「知道啊!有問題就問吧!」 原來永康社區發展協會一年只辦兩個活動,一是元宵晚會,另外一個是中元普渡,其他時候都沒有運作,完全不像網路上所說「考慮研擬永康社區的發展」,好像做很多事情的樣子。 另外,社區發展協會跟里長又是兩個不同的系統,元宵晚會跟中原普渡是協會辦的,里長一定會參加,但是,里長辦的活動,協會似乎就不一定會配合(他們好像各有支援管道)。 「有些店家有掛燈籠(東門永康),有些店家沒有燈籠,又是怎麼回事?」 社區協會是包括所有的店家,這次活動有捐錢的店家,協會就會發一對燈籠讓他們掛在店門口。 了解協會的狀況了。 這位先生姓馮,在地人,世居永康,「你對永康社區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?」 「二二八。」 他的回答,讓我很訝異。 「小的時候,只要到二二八,就有很多中南部的人上來,大概有上萬人,整個金華街都是封鎖的,我們根本出不去,鐵絲網、警察多得不得了。」 那是什麼時候的事? 馮先生小學時候的事,差不多是1950、1960年左右。 「小時候,不懂事,大人也不敢講二二八,都說是八七水災的災民,要我們不可以跟外面的人說,新聞都不會說的;我一直到當兵時候,才有聽過二二八,後來才知道彭孟緝就住在永康街前段,他住的地方都是要加強警備的。」 原來,台灣早就有民主自覺的幼苗,無所畏懼抵抗強權,遍地開花,只是我們不知道。 馮先生談到一半,突然把掃把交到我手上,「幫個忙,活動一下筋骨」,他真的很細心,跟我說話時還注意到晚會結束,該收拾場地了;我就這樣跟著這群志工在公園掃地,志工裡有很多年輕人,原來都是協會理事監事的孩子,跟著父母來幫忙的,看起來大家都很熟識,掃得挺開心的。 掃完後,馮先生還很熱心的帶著我繞繞社區,去那裡? 「彭淮南就住這裡,二樓,有沒有看到,旁邊都有便衣。」 我們再走到彭孟緝的住宅(現在的行政院長官邸),他說著「為什麼有些人永遠不選國民黨。」 輕輕的一句話,我聽入心,我知道他在說什麼。
|
站長的話:
談到永康社區發展協會時,李欣芠認為大家都是替居民服務的,但是卻很少彼此結合在一起。「像他們(永康社區發展協會)辦活動時沒有告知我們,因為他們是向都發局申請的」整個代表官方和民間的團體沒有辦法在某些方面相互配合。在經費補助方面,李欣芠也認為社區那邊會比里長取得更多的資源補助。
~~《李欣芠大嘆里長難當》生命力新聞1998/9/30
上一篇:一離這位好班長 移至文章頂端 下一篇:在一離靈堂的兩天